美高梅app

美高梅app

“大卫·迪奥普作品中的非洲书写与隐喻世界”讲座顺利举办


发布时间:2024-10-28      浏览次数:

   10月19日晚,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法语系高方教授,应美高梅app 法语系邀请,开展了一场题为“大卫·迪奥普作品中的非洲书写与隐喻世界”的讲座。本次讲座通过腾讯会议在线播放,不仅本校师生积极参与,还吸引了包括来自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的众多师生在线聆听。美高梅app 副院长刘悦教授主持讲座。

讲座伊始,高方教授首先介绍了塞内加尔裔法国作家大卫·迪奥普(David Diop)的出身背景和成长经历,指出迪奥普的创作受到自身多元文化背景的影响。随后重点分析了作家获得国际布克奖的小说《灵魂兄弟》以及近作《不归路之门》中的非洲书写与隐喻世界。


高方教授介绍大卫·迪奥普作品


高教授作为《灵魂兄弟》、《不归路之门》的中文译者,对迪奥普的作品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特的解读视角。她首先通过细致的文本分析,论述迪奥普笔下的非洲自然风土意象如何以感官化的方式构建文本的隐喻世界,即姓名隐喻人物的命运;动物隐喻战争的暴虐;乌木隐喻三角贸易三种方式。例如,迪奥普擅用非洲动物来形容描写战争匍匐前进的士兵“像一条大地色的曼巴蛇”子弹如“铁蝗虫”濒死的马丹巴“像头孤单的老狮子一样受罪”。其中,“曼巴蛇”这一意象不仅揭露了战争无情,也暗示了非洲这片土地上生命的顽强和坚韧。在非洲文化中,蛇往往具有神秘和强大的象征意义,作者将其运用到战争场景的描写中,形成一种独特的隐喻效果,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战争的恐怖和非洲人民在战争中的挣扎与抗争。


高方教授介绍大卫·迪奥普作品中的姓名与图腾奥秘


“乌木”在《灵魂兄弟》和《不归路之门》中有不同的隐喻,在《灵魂兄弟》中它是美好爱情的象征,在《不归路之门》中则隐喻主人公的悲惨命运以及罪恶的黑奴贸易。这种同一意象在不同作品中隐喻上的差异,体现了作者对不同主题的深刻挖掘和独特表达。高教授在分享过程中,旁征博引,不仅结合了这两部作品本身的情节和背景,还引入了其他相关文学作品以及电影纪录片等多元性素材,从更广泛的文化和历史视角来阐释“乌木“意象的多重隐喻意义,使听众得以更全面、深入地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高方教授介绍大卫·迪奥普作品中的乌木意象


随后,高方教授探讨了迪奥普的小说文本与他者文本之间的互文以及跨文化联结。在《灵魂兄弟》中,“断手”意象具有多重含义。从表面上看,它是战争暴行的一种体现:人物阿尔法在战争中八次砍下敌军的手作战利品,这一情节凸显了战争的暴虐和死亡。从互文的角度来看,它与布莱兹·桑德拉的作品《断手》形成文学对话和互文游戏。桑德拉在一战中失去了右手,“断手”既是战争创伤的象征,也战争给人们带来心灵伤害这一普遍问题的反映。通过这种互文关系,《灵魂兄弟》进一步深化了对战争的批判和反思,使读者能够从不同的作品中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对人性的摧残。


高方教授介绍大卫·迪奥普作品中的文学对话与互文游戏


《不归路之门》通过引用《塞内加尔行记》,将小说的故事背景和文化内涵与非洲的历史现实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使读者通过了解《塞内加尔行记》中的非洲风土人情和社会变迁,更好地理解了《不归路之门》中所描绘的非洲世界。小说与画作《女黑人肖像》的互文,则为小说增添了一种视觉上的维度。画作中女黑人的形象代表了非洲女性的某种特质或命运,与小说中的女性角色或主题相互呼应,使读者能够从不同的艺术形式中感受到非洲文化的多元和丰富。

高方教授细致、新颖而富有逻辑性的文本解读,激发了与会广大师生对大卫·迪奥普及其作品强烈兴趣启发了大家对于非洲法语文学研究的畅想以及跨文化思考。在讲座尾声,师生们仍然沉浸在高方教授所分析的非洲文本世界中,意犹未尽,思绪悠然。主持人刘悦教授感谢高方教授在兼顾微观阐释和宏观视角之中带来精彩讲座,并表示希望有机会再次邀请高方教授来到厦门大学进行线下交流与对话至此,本场讲座圆满结束。


(文:潘雨薇,吴力宇 /图:潘雨薇 /审校:龙佳)